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Tiffany的蓝绿色能成为最广泛传播的品牌标志?为什么Hermès和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的外包装大多选择了橙色? 事实上,这都是品牌利用“颜色”所产生的营销效果。萨塞克斯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对颜色的调查,研究对象涉及100多个国家的26596名参与者,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橙色往往能给给予大众幸福感,而蓝绿色竟是最受欢迎的颜色。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经久不衰的品牌对于品牌颜色的选择往往都不是偶然,而是充满了各种营销的小心机。 那么,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营销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新的小心机呢? 1、听觉营销 当你在电视上看一场球赛的直播,双方如火如荼的比赛场面肯定会让你连一秒钟都不舍得离开电视机前,其中插播的广告时间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你上卫生间或是拿饮料的唯一机会。 即便如此,你肯定还要在视线离开屏幕时,努力支着耳朵关注着电视发出的所有声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即便你看不到电视里播放的广告,但广告的内容依旧通过声音有效传播到你的脑海中,此刻,声音就成为了营销的媒介。 曾经,在央视天气预报前,十几遍“羊羊羊”的声音回放,让几乎每一个人都记住了“恒源祥”。同样在英特尔(Intel),经典的“灯!等灯等灯”让Intel这个品牌深深烙入了几代人的脑海里。 而这,就是听觉营销最直接的输出效果。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多维度的感知系统,有的品牌在着力视觉的传播,让画面成为品牌的展板;而有的品牌则选择了让声音作为媒介,链接消费者。 但是在注意力分散、媒介碎片化的今天,画面的营销固然重要,声音的无孔不入似乎更甚于画面的一孔之见。 同时,根据人类记忆规律,单纯诉诸视觉的记忆率为25%,单纯诉诸听觉的记忆率为15%,而当二者相加,本应该为40%的记忆率则被叠加效应升级到65%。 显然,当画面遇到声音,二者碰撞出的火花才是最有效的营销渠道输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声音对营销效果的影响。 2、嗅觉营销 研究表明,花香能刺激人类脑神经,舒缓情绪,甚至传递愉悦感。因此,摆放在超市门口的鲜花正是为了调节人们的心情,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 诸如此类的这种善用嗅觉感官,延伸感官知觉的营销方式,我们称之为嗅觉营销,它是有别于传统营销的一种营销手段创新,是对视觉和听觉时代营销的升级。 那么,这样的嗅觉营销,其效果又怎样呢?研究结果表示,在拥有迷人气味的购物空间内,顾客的逗留时间延长了44%,购买意向也有所提升。事实上,深谙此道的星巴克与海底捞都是凭借着这样的营销小心机走上了各自的翘楚之路。 嗅觉营销的成功往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解剖学上来看,嗅觉连接海马体和杏仁核,是唯一一种不需要经过中转,就能和大脑的记忆系统互动的知觉。也就是说,我们所有感觉器官都是思考过后才有反应,只有对气味,大脑是先反应后才思考。 显然,相对其他大动作的营销手段,嗅觉营销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刺激消费。 不仅如此,嗅觉营销同听觉营销一样,也在成为品牌深化自身印记最有效的手段。科学研究证明,人的鼻子可以记忆高达一万种气味,而且嗅觉记忆的准确度比视觉高一倍;人们回想1年前的气味准确度为65%,然而回忆3个月前看过的照片,准确度仅为50%。 消费者因为气味而产生了记忆,进而发生消费,而这,就是嗅觉营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成功。 3、从商业品牌到商业地产的营销新探索 随着听觉与嗅觉营销在品牌市场的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也开始加码对听觉与嗅觉传播的输出。 购物中心需要从定位摸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声音,让音乐成为自身商业定位最鲜明的代表标签。 对比听觉营销,嗅觉营销在购物中心的应用则更加的得心应手。 国外的一些知名商场,对嗅觉的营销已经细分到不同商品、不同区域。比如在婴儿用品部,商场会使用婴儿爽身粉的清爽柔和味道,唤起妈妈们的购物欲望。在内衣部,则采用紫丁香味道,泳装部有时会采用椰子,让顾客们联想起阳光海边,进而唤醒消费。 在收获业绩红利的同时,音乐的商业标签属性也逐渐清晰。 当听觉神经被不断的挑逗时,嗅觉、味觉、触觉也随之会陷入其中,给予消费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随之让消费者产生感官联想。当空间赋予消费者良好的感官体验时,他自然就会被消费者牢牢记住。当消费者的脑海中有了你,那么机会也就随之而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