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某四线县城,一个山寨蜜雪冰城的品牌,投资15万,日均营业额2500,月入3万。 产品毛利58%-60%,一个月30天,前10天赚回房租人工等成本,后20天毛利基本等于纯利。 生意比同一商场的正牌蜜雪冰城还好,这个非典型案例,是如何实现的? -01- 在县城开奶茶店,投资15万,月入3万 先介绍一下投资和盈利情况: 这个店叫皇茶妃饮,连slogan都抄得一毛一样。 完全山寨的slogan 整体投资近15万,使用面积16平。 4个员工,1900元/月/人。年房租3万块,月租2500元。 日均营业额2500元,高峰期做到过6000/7000元,产品毛利58%-60%。 简单来说,一个月里面,2天的销量能把房租卖出来,再用6天的销量能hold住人工成本和杂项。剩下20天,毛利就是纯利了。 在一个县城的商场,靠4-8元低客单价的奶茶,月入3万,确实有点狠了。 而且其让同一商场的蜜雪冰城员工从8个人减配到6人,日营业额从6000-7000降到2000-3000。 -02- 山寨如何打赢正版蜜雪冰城? 山寨打赢正版,必然不是产品层面上的PK。复盘一下这家店是怎么做到的: 1:小县城的商业体红利和奶茶红利 这是商场外的一条街,尽管看起来不咋样,但挡不住相对的“消费升级”。年轻人、小朋友不喝冰镇饮料了,来杯4-5元的奶茶的“高级”需求开始攀升。 商场外的街道 这是所谓的奶茶消费红利,一二线城市消费需求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吃的是存量市场。而四五线城市还属于增量市场。 增量指的是从无到有,存量市场更考究从有到优。 做增量市场相对粗放,这个时候你只要是个基础款奶茶,选好位置,生意就可能不错。而在存量市场里面,则需要不断迭代,玩出更多细分或者升级,才能赢得消费者认可。 这家店开在一个新的商业体里,这句话里面“新”不是重点,“商业体”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地方曾经没有商业体。这也就是四五线城市商业体的红利,所以该商场人流量会有保证。 2:选址,选址,选址定生死 上面也说了,商业体的红利,但商场这么大,具体选在哪里呢?先介绍一下商场大概的情况。 门店所在的商场正门 楼层布局: B1:2000平大超市 1楼:中间区域珠宝和化妆品,外圈是鞋类、男装; 2楼:女装; 3楼:童装、母音用品; 4楼:电影院和美食广场。 奶茶分布:共6家 B1超市出口有个复合业态的奶茶店,生意一般。 1楼就是这家和蜜雪冰城。这家店靠近上扶梯,超市出口必经之地,而蜜雪冰城在商场大门入口。目前的经营情况是这家店生意好于蜜雪冰城。 2楼有一家奶茶店,亏损中。 4楼两家奶茶店,一家盈利,一家网红属性的奶茶店,亏损中。 综上,这家店的位置,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差。它吃的是超市的客流,蜜雪冰城虽然拿了整个商场的C位,但从超市客流的角度来看,这家店的位置好于蜜雪冰城。 位于电梯口的这家店占有超市客流优势 从消费场景上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逛超市后消费奶茶,而不是逛超市之前。按照这个思路,我从超市出来,先经过B1超市出口那家奶茶店,再上扶梯,路过这家店,最后离开商场才经过蜜雪冰城。 所以,基于逛超市的人流动线,B1奶茶店截流这家店,这家店截流蜜雪冰城。 但B1那家奶茶店,理论上位置好,为啥奶茶生意不行? 主要原因在于那家店做得杂,装修不上档次,热狗、爆米花卖得不错,奶茶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不专业。 相对较为杂乱的门店 这是这家店的机会所在。你不专业,我专业就好了。 楼上的奶茶店不去分析了,这个商业体还不成熟,目前来商场60%的人流都是奔着超市去的。楼上人流量不够,大部分业态还是在亏损中。 这也侧面反映了,蜜雪冰城暂时干不过皇茶妃饮的主要原因。未来,等商业体成熟了,人流量越来越多,被2/3/4层分散的时候,蜜雪的销量必然会涨起来。 -03- 细节堆砌+关键节点营销 就算有个绝佳位置,激烈竞争下,不会经营,也有被干掉的几率。这家店就经历过一天卖几百块,再到两三千、高峰期六七千的变化。 我个人把其营业额的突破分为三个阶段:新生期、发展期、稳定期。 1:新生期 5月初开业,一天只卖几百块钱,后来陆陆续续搞了一些小的营销活动,生意能做到1000元。 其实做到一千块的时候,已经不赔本了,且略有盈余。大部分老板在做店的时候,基本上到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 2:发展期 这家店玩了两招: 1、搞定商场内部的员工,策略是免费送冰淇淋。老板潜入二三层的商家群,告诉他们“想吃冰淇淋来我这,免费!”而且隔三差五地送,送到你不好意思为止。 送的冰淇淋他还不用自己店里的原材料,特意去市场买最好的。 做生意,就怕人气。越没人气,就越没人敢去买。一个冰淇淋成本一块钱,让商户免费吃到不好意思,以后等他想喝奶茶的时候,好意思不去捧场吗? 做生意人气很重要,图片来自百度 2、拿了个大喇叭每天就放一句话:凭超市小票购买奶茶免一元。 这是营业额从1000多往2000上窜的关键因素。 这个套路挺常见的,但有句话叫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多了一个字,在用户感知层面可是天差地别。 这个活动一搞出来,效果立竿见影,当然也跟客群是价格敏感体相关。 冲动消费的小吃、奶茶店最怕没人。但是你一旦能把队排起来,就等于是把势造了起来。 跟放风筝一个道理,势起来了,就不用再想办法了,这个时候风筝已经能在那个高度自由飞翔了。这家店现在已经把“凭小票减一元”的活动撤了,生意也没见下滑,就是这个道理。 造势和放风筝一样,图片来自百度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 比如,员工招的都是漂亮小姑娘; 比如,经常给员工洗脑,告诉他们皇茶妃饮是很好的品牌,建立认同感; 比如,不定期的DM单发放; 比如,以前工资1500,现在涨到1900,提高员工积极性,降低流动性; 比如,情人节送玫瑰花,营业额做到了7000。 比如,前段时间,“港独”事件,送国旗,做到了6000。 所有的细节堆砌+关键节点的关键行为,让这个店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 3:稳定期 从5月初开业到现在8月底,4个月的时间进入稳定期。但也只是阶段性的稳定期。 接下来,这家店也许会面临新的问题和瓶颈: 天气转凉,营业额明显开始下滑。怎么办?老板自己都觉得自己的饮品不好喝,如何优化产品线?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得嗷嗷挠头。 这才是创业啊。 我突然想到一个假设,如果蜜雪冰城不是开在商场大门口,而是开在这家店隔壁,你觉得他还有胜算吗?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