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线上生意需要流量,做线下生意也需要流量。 做线上生意的,恨不得首页的每日点击都是10万起。 做线下生意的,希望自己在店内每天都被人挤得走不动路。 所以自古以来,商家无一不在“流量”这两个字上做文章。 有的人光明正大,有的人则是不择手段。 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不则手段的故事。 引子 曾经有一位亲戚家上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问我:公交车上面那些投进去的钱币,是不是下班之后都被司机拿走了? 我笑着说:当然不是,司机都有工资的,他们不用拿这些钱。每天收班之后钱币都会倒出来,有专门的人去清点。 他又问:那公交车靠什么赚钱? 我第一时间还答不上来,因为我确实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好在脑子还够灵活,想了一下之后回答他:应该是广告吧,你没看见公交车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吗? 他似懂非懂的说了一个“嗯”。 其实在公交体系里,不仅是公交车身上会出现广告,候车亭也是一个推广的好地方。哪怕你从来没有坐过公交车,应该也看过各大品牌的广告出现在候车亭的展位上。 苹果、小米、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大品牌,也是候车亭广告的常客。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主要注意力肯定还是广告上面的内容。 但是在一些异想天开的人群眼里,他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正文 有一条消息这两天特别火:安徽省合肥市内,竟然查出了45座假的公交候车亭。因为这些候车亭都是建在公车站牌旁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而且,这还只是合肥市的其中一个区,意味着45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真是惊呆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候车亭也是可以造假的。 图片来源:安徽网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还查不出是谁建的,因为根本没有人批报审核。等于说,这一批候车亭相当于违章建筑。 当然,没有资料记录并不代表着不能顺藤摸瓜。因为有记者发现,多个违建的公交候车亭上,都出现了同一家教育机构的广告,而且上面还留有联系方式。 按照这个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了该机构。但对方却对此事一无所知,还非常惊讶地说“是广告公司主动找到我们合作,说他们承包了多个公交站台,可以投放广告。” 看到这里你可能认为剧情是这样:广告商通过自己的脑洞想出这么一个歪点子,不知不觉中偷偷建成公交候车亭,然后试图瞒天过海赚取巨额广告费。 然而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根据记者的跟踪报道,这家教育机构不愿意透露广告商的联系方式。而且,当记者联系到该机构的其它人员时,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说,是广告商主动联系他们;有的人说,是他们主动去找广告商。 看起来像是两家公司狼狈为奸,甚至两家公司背后都是同一个老板。不管结果怎么样,既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这场闹剧似的广告活动也要结束了。 老实说,这是我见过最匪夷所思的引流方法。它不仅异想天开,而且还胆大包天。 题外 多家新闻媒体都用“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来形容这一事件,并且把关注点都放在“安全隐患”、“何时拆除”等方面。但是从我看到的网友评论来看,却是另外一种画风。 有的人问:为什么公交集团在建好公交站点的时候,不一并将候车亭建好,从而给人可乘之机,让他们在公交站牌旁边偷偷修建了这些候车亭? 这个问题,只能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思考一下了。 不管是传统生意还是新媒体,可以赚钱的路子千千万万,何必走得这么歪呢?如果想出这个歪点子的人能把他/她的机智发挥到正途,我相信效果一定不会比现在差。 我们在新媒之家已经不止一次说过,偏门左道只能让你快活一时。况且当你举起镰刀的时候,韭菜很有可能已经被别人连根拔起了。 有些人鄙视正能量,但是依靠正能量成为网红的事例也有不少。而且成为这样的网红,自己花起钱来也更心安理得,不用提心掉胆。 好吧,正能量这个词可能太沉重,我们换个说法。 你做公众号,不一定要依靠抄袭别人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 你开网店,不一定要依靠卖假货才能赚到大钱。 你拍视频,不一定要哗众取宠才能有百万点击。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