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银川特大洪水抢险救灾工作中,50岁辅警王永良在解救民众时,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原本完整幸福的家瞬间不见,失去丈夫,失去父亲,王永良的家人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战友们亦难忍生死离别,咬着牙为他送行。 英雄牺牲,无数人陷入悲痛。人人都期望奇迹出现,逝者尚在人世间。然而却总有一些跳梁小丑随处蹦跶,在网络肆意侮辱他们。 “死有余辜,人渣。” 这些辱骂战士的键盘侠们,可还记得,这太平盛世,究竟是谁来守护的? 图源网络 三位辱骂英雄的歹人已被抓获 这世间从来都没什么岁月静好,万家灯火后,总有人负重前行。 英雄就该有英雄的结局,哪怕不能留名于世,也不可被人辱骂。 图源《红海行动》 中国向来不缺英雄,像王永良一般以天下大义为己任的战士,还有很多。 比如,与世界上最狠毒的毒贩厮杀的缉毒警察们。 他们倾尽毕生力量,以生命为刃、用鲜血染戟,在泥潭里挣扎、黑夜中摸索;他们远离家庭,苦守窝点,抓获了一批又一批的毒贩,守护一个又一个家庭…… 图源《湄公河行动》 即使至死,他们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墓碑也可能无法拥有。 但谁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血泪付出。他们像影子,来去无踪,却随处可见来过的痕迹。 送行队伍都是“马赛克” 缉毒英雄李敬忠同志牺牲时年仅32岁 中国顶级缉毒警察甘科伟送行同事,牺牲时年仅36岁 凉山缉毒警贾巴伍各悼念仪式,牺牲时年仅34岁 警察的危险性极高,缉毒警察更甚。数据表明,每年公安系统牺牲的缉毒警察是一般警察的4.9倍,而受伤率更是高达10倍。 缉毒警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每一次任务都是生死未卜。 仅仅2016年一年,便有360多位警察牺牲在缉毒之路上。也就是说每一天,几乎都有一位缉毒战士离我们远去。 违法犯罪分子在毒品上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打在缉毒警身上的一颗颗子弹。
被世人误解、遭天价悬赏、家人惶恐不安 披荆斩棘的英雄从不好当 去年的一次缉毒行动中,英雄贾巴吾洛不幸牺牲。 后来,其堂哥歌手吉杰在微博发文,追忆了他这短短的34年人生,字字泣血,句句戳心。 贾巴吾洛出生在大山里,勤劳善良、朴实能干,12岁前,他一直在家中劳作,没有条件去读书。 后来,终于可以读书,他拼命补习文化课知识,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后起之秀。 如愿当上警察后,他依然可靠而朴实,全力参与每一次行动。 可是,这世界上,有太多猖狂的毒贩,6月14日那天,他被持枪的贩毒歹徒夺去了生命。 留下的是刚刚上幼儿园的5岁女儿,1岁多尚不懂离别的儿子,以及一个远离家乡痴情爱慕他的汉族妻子…… 因为毒贩,一个儿女双全的幸福之家就这么没了。 而这世上,因为毒贩与吸毒者,而毁掉的家庭又何止一个? 我们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有代价的,血的代价。 全文如下: 这是我的亲堂弟贾巴伍各。 6月14日十二点十分点,持枪的贩毒歹徒夺走了他三十四岁的生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警察,而我,失去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个生命里最踏实最靠谱的亲人。 他5岁的大女儿刚刚上幼儿园,小儿子一岁多,刚会走路。一家族的人都为这两个娃娃唉声叹气。 妻子是汉人,当初他们恋爱了九年才决定结婚,家里本来是极力反对的,但因为两人感情实在太好,最终爱情胜利了。 他妻子跟我说,在他们相处的十几年里,两人从来没有吵过架,他应该算是彝族汉子中温柔体贴的那一类。每次出危险任务他都会对妻子撒谎,这回也一样,他告诉妻子这回是陪领导下乡一趟,不想,这便成了永别。 此刻,在殡仪馆,坚强的弟妹脸上没有一滴眼泪,带每一个进来的人到遗体前对着遗体大声而正常的说:你看谁谁谁来看你了。仿佛她深爱的人还活着,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甚至面带微笑带孩子到爸爸的遗体边跟孩子们说爸爸在睡觉,爸爸是英雄。一滴眼泪也没有。这种爱的坚强和深邃令人震撼! 还未懂事的大女儿在灵堂里跑过去跑过来,她幼小到连什么是生什么是死都还不明白。岂知,她和弟弟的一辈子都不再会完整了,他们的生命里有了一片永恒的阴云。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数月前我到布拖县参与红丝带抗毒防艾的公益活动,因为要去几个县,在布拖只能停留一个小时,所以没有通知他。在布拖小学做完活动出门正要上车的时候,看到路边一个瘦瘦人影在寒冷的天里穿着单薄的制服。一眼认出是他。 他走过来说:在家里吃了饭再走吧。我很愧疚:马上要去昭觉县,只能下次了。我们是至亲,所以没有太多解释和寒暄,我便上了车。我深深记得,因为冷,他略带蜷缩面带微笑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的车离开,我不经意回头两次看这个瘦瘦的身影远去。现在回想起来,一定是听说我来了,直接没穿外套冲到了学校等我。 小的时候,我比他年长,比他高,但过节在老家干农活,总是他带着我,带我放羊,带我割牛草,收洋芋,骑马,采野莓......他一天到晚只会埋头麻利的做各种各样的事,偶尔抬起头来,脸上只有腼腆而羞涩的微笑。 我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就是,我们两背着大大的背篼,手里拿着镰刀,在高高的草丛里前行,我人大个高却胆子小走在后面跟着,他埋着头挥舞着镰刀在前面开路......刷刷刷...刷刷刷...草落下来,路就这么有了...... 12岁前他没有上过学,在大山最深处干着农活,95年下山经过努力补齐拉下的文化课开始逐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最后考上了警校,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我一直在想,他这样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最朴实,最善良,最勤快,最少语,最勇敢的山里娃当人民警察,一定是最让人民安心的人民警察。事实也是这样的。人家说英雄绝对不是一刹那造就的,他在工作岗位的兢兢业业总令周围的人赞不绝口。就像儿时只会埋头做农活一样,他把这种简单执着却珍贵的品质放到了工作上。 这个孩子只在这个世界上呆了34个年头。留下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个爱他胜过爱自己为了他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小城工作生活的汉族女人。 老天爷哭了两天,越哭越厉害,布拖县是凉山最寒冷的县之一,在这场雨水里,一切都那么悲凉。这个瘦瘦的帅小伙穿着彝人的盛装躺在那里,鼻子还是高高的,眉毛还是浓浓的,最怕冷的他终于再也不用怕了。 只希望他的灵魂翻过那些高山,踏过那些河流顺利抵达那片圣地和祖先团聚。美丽而忧伤的大凉山,今日,你忧郁的天空里多了一只不停翱翔的鹰。 飞吧,伍各。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没有人天生就该付出,这一切,都源自他们伟岸的人格,心中的正义和肩上的担当。 为了更多无辜的人,他只能舍弃自己的家人。他无比喜欢自己的“小家”,却从未停止对“大家”的热爱。 缉毒警察经常遭人记恨,扬言几十甚至上百万购买其人头者,不计其数。 “凉山缉毒先锋”刘且就曾遭遇过这样的“悬赏”。 刘且在缉毒之路上拼杀了好多年,受过很多次伤,获得了许多嘉奖,也扼制了太多噩梦。 除去生死搏杀,他们要紧盯着犯人的衣食住行, 甚至要目不转睛地看着排便, 因为稍有不慎,罪犯会捡起排泄物,吞食里面的毒品。 一次抓捕毒贩后,犯人欲贿赂刘且。 当龌龊心思遭到严厉拒绝,恼羞成怒的犯人家属以及“亲友”便恐吓相胁,出价30万元,要刘且“人头落地”。 甚至波及妻儿:“整不死刘且,也要叫他的家人没有好日子过。” 身为缉毒警,被威胁又算得了什么?即使如此,刘且依然坚定地走在缉毒路上,为人民谋取最大的安全。 他们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灵的煎熬,没有人是铜墙铁壁,他们也会痛,也会伤,却不会退缩。 总有千万人投身黑暗的烈火,纵然要迈进炼狱,也刻不容缓。 这世间最凄凉的莫过于曾引以为傲的一切,拼命追求的梦想,顷刻间支离破碎。 这种起起落落的人生,在卧底警察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宋名扬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是北京某区的风云人物,人脉甚广,出手阔绰,令无数人闻风丧胆 。 即使很多人不知道他究竟长何样,但“宋大款”的名号早已名扬江湖。 横跨黑白两道的他,经常被流氓们追捧:“大哥您一跺脚,这个区都得颤”。 事实上,他的真实身份是北京某分局特勤组的便衣刑警,因为表现出色,而背负着特殊使命——管理特情(即培养线人)。 当年,为抓获残杀30多人的重大恶徒白宝山,宋名扬开始当起了卧底。他跑去藏毒窝点,接触一名叫“黑子”的黑道人物。 一段时间后,因为不吸食毒品,对方多了一丝顾虑:“混黑道这么久的宋大款,竟然不吸食毒品?” 为了彻底融入,他只好硬着头皮抽了起来。 抽完之后,甚至还将烟头继续烫在腿上,并拿水果刀在身体上划十字,将受伤的皮肉剜来剜去。 他表现得像个狂徒,以毫不在乎的姿态告诉他们:“不要怀疑老子的黑道身份,老子什么都不怕。” 毒品这种东西,但凡吸食,就不可能只凭借自己的毅力断绝。 很不幸,宋名扬上瘾了。他第一次感到了绝望,边抽边哭,害怕极了。 后来,案子了结,但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方向。 回到警局后,落下一身病的他开始力不从心,而别人也对他心怀芥蒂,很快,他淘汰出了一线。 他觉得吸过毒的自己精神上低人一等,活得跟狗一样 。 刚满43岁,别人都在升职加薪,他提出了辞职。 情绪逐渐跌落谷底,他也曾自杀过,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可为了家人,他又挣扎着活了起来。 因为毒瘾发作,他找之前的线人要了毒品。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一夜之间,警察变囚犯,他曾戴给别人的手铐冰凉地扣住了他。 那一次,他被判1年。 49岁,他刑满释放,他所面对的,是无限凄凉。 妻子早患有精神病,儿子从小患就有轻微自闭,与他极其疏离。而他为了看病,早就花光了父母的积蓄。 家里连一个电器也没有,退休金也早被终止,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不超过1000块钱。 仿佛做梦一般,他的人生堕入万丈深渊。 当年,那个被所有人另眼相看,每年都要立功的警察,彻底不见了。 “好消息!好消息!真的太激动了,我的手在发抖,是从内心发出的,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本人的努力,我被北京市公安局录取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从今天开始就翻开了光辉的一页,我也将为我崇拜的事业去奋斗了。” ——20岁当上警察后的日记 如今,他总窝在家中,过着孤寂落寞的生活,很少与人接触。 他忘不掉当警察的时光,十多年来,每逢过年,他都去戒毒所里看晚会。 他还留着那些曾因身份特殊,未能穿过几次的崭新制服。可是,故事却回不到最初了。 他觉得自己再也不配称为警察了。面对镜头,他无力地表示,只要大家觉得“我不是败类就够了”。 曾经的大英雄,如今这般模样,叫人百感交集。 他的错误,不容忽视,但他的付出,也不可抹灭; 而他的经历中,也告诉我们一个可怕而坚定的道理:毒品,绝对沾不得。 “你不知道一直守护你的人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会在某一刻突然沉睡不醒。” 他们九死一生,用煎熬惊险的遭遇,换来我们的平安喜乐的生活。 所有生死离别、苦痛煎熬 都只为了铲除毒害 我国有这样一部禁毒纪录片——《中国之剑》,揭示了吸毒者、嫉妒者,甚至是贩毒者的真实生活。 每一位观看过此片的观众,心情几乎都沉到了谷底。 那些常年驻扎在一线的缉毒警察们,活得很辛苦。 他们住在漏雨、逼仄的小屋子,或者路旁搭起的帐篷里。 吃穿住行,对他们来说,都极其不方便。 久居在最危险的边境,容易感染艾滋,随时可能身负重伤,甚至一病不起,可是每个人每年的药费补助金仅有四十多块钱。 战士病了,不得不放弃治疗,因为钱不够。 仅有的一点钱是用来缉毒的,他们宁愿死,也不能用缉毒经费。 一次缉毒行动中,伤亡惨重,副队长身中数弹,血水沾满全身,当场牺牲。 看着他千疮百孔的身体,泪水止不住的下滑。 若他不是缉毒警察,如今定然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可是,他是一名缉毒警察,为了更多人的安全,为了更多人的美满,他早早地离开了。 这位战士一直守在其中一个现场,尚不知伤亡情况,他以为,大家都还侥幸地活着。 当记者告诉他副队长已经牺牲之时,他瞬间呆住了,紧咬着嘴唇。 几秒之后,他开始放声大哭,一个七尺男儿汉竟然伤心、委屈得像个可怜的小孩。 听闻儿子去世,85岁的老奶奶迈着蹒跚的脚步赶到现场。 老人的心早已被揉成了碎块,块块沾血。 她恨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恨儿子不能在世尽孝,匆匆去了天堂。 她想打醒棺椁中的儿子,却也只能是妄想。 这位妻子,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已经晕厥了好几次,邻居背她来到了灵堂。 一直活在心惊胆战之中,心里早已做好了丈夫或许一去不归的准备,可当现实就摆在眼前,丈夫就躺在棺内,她万万不敢相信。 那些撕心裂肺的哭嚎,那些的催人心弦的悲戚,叫人心痛不已。 “爸爸,求求你别走” “儿子,你为什么要装睡?” 再大声的嘶吼与呼喊,也唤不醒长眠的他们了。 缉毒警察如此牺牲,可还是逃不开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吸食毒品的情形。 因为身处边境,吸毒者只需等候时机,跑到边界线外,便毫不在乎地互相打针,以得到所谓的“精神食粮”。 他们看起来都很小,但毒瘾发作时,他们犹如禽兽,会发疯地砍杀身边之人,肆虐凌辱,毁掉无辜者的一生。 因为长期共用一个针管,很多吸毒患者感染了艾滋,可是他们又在乎什么呢? 这位女性曾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善良而精干,因误食毒品,走上不归路。 她希望镜头拍下她毒瘾发作的情形,以警示后人。 可惜,她未能战胜毒品,不幸离世。 一位常年在外缉毒的警察因身份快要暴露,被组织要求转移。 而这几年来,他跟妻子从不敢逛街,甚至在外都假装不认识,没有人知道他们原来是夫妻。 “现在不弄死他,以后找机会弄死他。” 即使远离是非之地,报复与恐吓折磨着每一个人。 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可未来,他们也不敢睡安稳觉。 这样的不幸实在太多了,随便一搜,便可找到无数案例。 但凡毒贩从不讲江湖道义,他们心狠手辣,荼毒人类。吸毒、运毒、贩毒从来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吸毒从来都是大事 缉毒警察的牺牲应该被看见 近几年,明星吸毒成风。很多时候,网友都会为偶像明星辩白。 是的,我们希望每一位已经踏上吸毒之路的人,早日回头,戒毒之后重新做人。 可是,我们却也不希望,有如此劣迹的人可以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走在大众面前,捞金。 要知道,战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并不比某一位明星低贱。 鸦片一日未根除,我们便永不原谅吸毒者。缉毒警遭受了如此沉重的苦难和折磨,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必须变得有意义! 唯愿山河静好,毒品尽毁。 祝愿每一位在一线拼搏的警察不再受害,也愿人们认清毒品危害,不再轻易宽恕涉毒之人。 “有朝一日,定能天下无毒。” 我们都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